近日,在全球6G峰会上,IMT-2030(6G)推进组正式发布《先进调制编码技术研究报告》。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戴晓明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成员李华、祝裕刚、冯宇晴和冯佳奇等提出的“性能无损低复杂度多元LDPC译码器”作为单独一节纳入该研究报告,并作为报告的27篇基础参考文献之一被引用,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国内高校中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参与撰写。
IMT-2030(6G)推进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指导产业界成立。国内外知名移动通信运营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等单位广泛参与,扎实推进6G各项工作。推进组多次举办6G研讨会、专题讨论会以及全球6G发展大会等大型会议,在业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推进组发布的6G专题白皮书和专题研究报告不仅加快推进6G关键技术研发,而且还作为研判关键技术应用前景和技术产业成熟度的重要依据,为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撑和技术参考。
2022年7月,戴晓明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向先进调制编码任务组介绍了性能无损低复杂度多元LDPC译码器的核心内容。2022年11月,IMT-2030(6G)推进组发布的《先进调制编码技术研究报告》将该技术纳入,并作为单独一节进行展示,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随着未来6G通信场景的不断增加,编码技术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性能指标和与之对应的新的信道编码设计。推进组发布的《先进编码调制技术研究报告》对Polar码和LDPC码的增强开展基础性研究,重新思考码构造和译码算法的设计。戴晓明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提出的分支度量计算方法,采用加法代替乘法,在保证多元LDPC译码器性能完全一致情况下,可以显著降低译码器的复杂度和能量消耗。相比于传统计算方法,加法代替乘法在计算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减少计算时延,提升了译码器性能。
戴晓明教授重点研究方向包括6G关键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ASIC芯片设计等,以第一作者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IEEE Trans. Commun.,IEEE Wireless Commun.等SCI文章10余篇(JCR一二区期刊7篇),以通信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授权20余项国内国际发明专利,并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几十余人。
戴晓明教授的研究成果PDMA技术被IMT-2020(5G)推进组和ITU分别纳入5G白皮书及“未来地面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Future Technology Trends of Terrestrial IMT Systems)技术报告(页码6),同时在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工作组关于5G的标准化会议上,该项技术被华为、中国移动、大唐电信、中兴通讯(ZTE)及展讯通信等多家通信企业的方向性技术文稿多次引用,被列为“国家863计划5G移动通信先期研究重大项目”重要阶段性和进展标志性成果(形成了以“PDMA非正交多址接入+多元LDPC编码”为代表的5G谱效提升总体技术方案),且被ITU和3GPP列为5G标准化三项主流候选多址接入方案之一;研究成果PDRA技术于2022年3月作为单独一章被纳入“FuTURE论坛”《演进的多址接入技术》白皮书。
计通学子参与撰写《先进编码调制技术研究报告》,充分贯彻二十大报告中“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自己的专业领域,践行了“求实鼎新”校训和“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计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