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北京科技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评选活动落下帷幕,经过学院初评、通讯评审以及答辩评审三个环节,我院2017级直博生陈诚凭借丰富的科研经历、优秀的学术成果、突出的专业贡献以及现场的精彩表现荣获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该奖项是学校出资设立的研究生最高学术荣誉,是彰显我校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导师和研究生中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今年我院学子再次斩获这一奖项,让我们来一睹获奖者风采!
陈诚,男,1994年7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017级直博生,师从王志良教授和肖若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医疗实施的定量诊断和精准治疗,现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6篇(影响因子总计31.71),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科研创新坚持“四个面向”,致力于成果转化,研发的智慧抗疫产品投入到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等抗疫一线,实施了全国首例新冠肺炎肺部的三维重建,成果广受多家媒体关注报道。
一、漫漫科研,致力学术落地
陈诚长期从事医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与导航等方面的工作。现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6篇(影响因子总计31.71),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担任《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等期刊审稿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医院骨科、胸外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介入医学科等多个科室有着长期紧密的合作,主要涉及多模态医学影像中重要组织的重建及分析,其成果已经为医院提供上千例的手术分析支持,有着丰富的医工交叉项目经验。
二、新冠大考,勇担社会责任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国内爆发,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团结凝聚全院师生员工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陈诚积极响应抗疫号召,在导师的指导下,立即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入科技战疫洪流,为一线抗疫提供科技支撑,贡献高校力量。
陈诚所在团队与合作单位共同研发的“AR远程指导系统”先后投入了国内共计20家抗疫一线医院,包括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武汉协和医院和武汉市中心医院。针对该系统的核心技术,陈诚撰写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AR远程指导系统设计》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医疗卫生装备》上,并获得该刊2020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在新冠肺炎临床诊疗中提出的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智能诊断紧急需求,陈诚在导师的指导下,立刻组织团队成员进行科研攻关,最终成功完成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肺部的数字重建,作为国内首次建立被感染肺部三维数字模型,相继得到教育部、科学网、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陈诚也因此获得北京科技大学“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优秀学生荣誉称号。其所在的“万众医芯”团队获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实现了学院在该项目上的突破,受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邀请与采访。
三、班团建设,引领集体奋进
作为计通博17级班长,陈诚尽职尽责、甘于奉献,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致力于打造极具凝聚力的博士团体。通过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团日、学术沙龙、技术分享等活动,定期推送名家讲坛、实践讲堂、学术论坛等资源,不断提升班级凝聚力和科研硬实力。在班级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计通博17班荣获2017-2018年度北京市先进班集体称号。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无论在广度、深度、速度、精度上都呈现加速跃升趋势。希望广大计通学子以陈诚为榜样,继续发挥专业所长,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计通力量!
近年来,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坚持“四个面向”,紧紧围绕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和空天地海一体化需求,聚焦破“五唯”,实现有作为,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深入开展“名家讲坛”、“实践讲堂”、“研途点睛”等特色品牌活动,营造浓厚的研究生学术氛围,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院相继涌现出马博渊(第十六届十佳学术之星)、陈诚(第十七届十佳学术之星)等一批高质量优秀人才,是“求实鼎新”校训和“厚德博学、求实创新”院训精神的传承,也是“奋勇争先、追求卓越”精神品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