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计通学院坚持“四个结合”实现暑期社会实践教育引导

来源:  日期:2015-12-25  点击量:

    2015年,计通学院共组建25支团队、共计356人以“实践绘就最美青春”为主题,奔赴全国各地开展了主线突出、主题鲜明、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坚持以社会实践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事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相结合的“四个结合”为指导思想,在组织模式上分为专业、调研、公益、深度体验四大模式,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回顾今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计通学院的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紧扣时代热点与专业特色,引导青年在双创热潮中探测时代脉搏

    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热点。学院团委在中央提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推出支持创新创业若干政策,力推经济发展业态转型的形势背景下,发起开展了“‘互联网+’青年创客寻访”实践活动。活动受到学校大力支持,在全校选拔了130余名师生组建14支实践团队(含1支微电影团)前往12个主要城市与11个京外著名高校合作,走访了128个“众创空间”,寻访了1568个青年创业团队,发放3000份调查问卷,深度访谈128个创客代表,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基础数据和案例素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调研团队通过对问卷的数据统计、访谈案例的分析整理和调研报告的深度挖掘,全面调研了全国各大城市青年“互联网+”创客的生存状况、主要特征、成功经验、以及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发展需求。根据调研总结成果,计划形成蓝皮书《中国青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发展报告》和政策报告《关于加强跨界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互联网+”行动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一方面为新形势下的青年创客了解当前创业发展形势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也为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政府制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目前,调研研究成果被团中央推荐参加“阿里巴巴湖畔大学创业研究基金”评审;基于调研数据与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合作的政策研究报告《加强跨界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互联网+”行动可持续发展》入选民进中央2016年全国两会党派提案。

二是重视学生党建与思想引领,引导青年在支部共建中践行群众路线

    计通本12级第二党支部自2013年在京郊建立了“青春不老走基层”实践基地,走进北京市密云县不老屯镇开展红色1+1活动,经过三届学生的接力共建,先后有50余名青年学生党员走进密云水库的群山,坚持“对内改善基础条件,对外推广村庄声誉”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用通信工程技术改善水库生态旅游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村庄直接节省20余万元的技术设计费;另一方面挖掘不老屯民俗文化,结合密云水库优良生态环境,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加强对外宣传,提升村庄知名度。

    2015年5月,计通本14级党支部组成新一批“青春不老走基层”实践团,邀请通信系教师党支部一起到史庄子村开展共建,创造性地实现了学生、教师、村庄党支部的“红色1+1+1”模式。7月份,实践团成员利用暑期再次来到史庄子村,在全村范围内实地检测,绘制出史庄子村的房屋分布图,定点测试WiFi信号强度,经过不断排查,最终锁定了WIFI信号弱的根源,并在通信系教授的指导下制定了解决方案。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联系移动公司经过几十次电话的交流磋商,将动态IP问题解决。针对被烧毁的中继站点,实践团积极联系施工队,协助实践团完成了全村WiFi的修理和升级,有效改善游客用户体验。此外,实践团逐家拜访109家农户,51家农家乐,统计了房屋户型、食宿价格和联系方式,制作成《不老农家》宣传册,方便游客联系。

    截至2015年10月,史庄子村旅游人数较两年前同比增长约150%,收入同比翻番。通过红色1+1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实践团联合教师党支部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青春的汗水洒在不老屯的大地,收获的实践的硕果与思想的启迪。该实践项目荣获北京市2015年红色1+1活动三等奖,连续三年受到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关注与好评。

三是彰显公益主题与调研深度,引导青年在深入基层中审视社会发展

    除了“互联网+青年创客寻访”和“青春不老走进基层”两个由学院主导的实践项目,今年计通青年还自发组建了8支实践团分别围绕“志愿公益”与“深度观察”开展暑期实践。其中志愿公益类项目包括关爱残疾人、心路家教、慈幼敬老、义务指路等4支实践团,这些志愿公益项目的40余名同学用青春的爱心温情,在北京的街道、武汉的社区、陕西的农村、河北的敬老院,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践行着志愿精神,闪耀着人性光辉。

    另外,4只社会调查类实践项目也反映出计通学院青年学生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如“‘北漂’青年群体发展状况调研”和“北京大学生村官发展状况调研”,分别聚焦到“北漂”青年和大学生村官两类特殊人群的生存发展现状;“北京奥运场馆运营现状调研”项目关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之后奥运场馆“后奥运”时代的运营状况,也为北京2022年北京冬奥会各大赛事举办场地进行了踏勘;“千年瓷都景德镇陶瓷市场发展状况调研”则将目光远移至祖国东南名城景德镇,调研中华文明典型代表的瓷器市场经营发展状况。这些学生调研项目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还有待加强,但青年学生关心祖国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动意识与积极热情正通过社会实践逐渐被唤醒。

四是结合事业选择与职业规划,引导青年在技术实践和校友寻访中启迪成才方向

    今年,计通学院依托满井谷“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和索思科技协会的暑期集训,组织4支实践团队近40名同学结合所学专业开展了技术研发实践,如“互联网+”高校食堂系统开发、“酷我教学”机器车发明、智能家居养老模拟仿真系统开发及农业物联网应用实践等。这四个科技兴趣团队利用暑期的集中时间,埋头在实验室,在专业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的指导下探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技术的奥妙,为将来的科技创新竞赛及更高远的科研之路积攒力量。

    北科大在63年的办学历程中培育了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遍布海内外的校友凭借地域和行业优势,成为支持母校发展的社会主体之一。校友今天的辉煌和昨天的奋斗经历都是青年学生明天成长发展的榜样。为让广大同学了解专业发展前景,树立职业生涯方向,计通学院今年共有16名学生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友寻访”活动,利用社会实践走近我校各地优秀校友,从校友的个人发展经历与社会发展领域中借鉴学习,树立个人志向和发展方向。校友与同学、与母校老师之间结成的天然的感情纽带,是大学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独特魅力所在。校友们为人、为学的优秀品格,干事创业的奋斗精神、成长之路和肺腑之言,是对同学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生动教材,使之广泛受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确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开阔学术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的未来发展中,计通学院将继续把社会实践和思想教育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事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相结合,提高实践层次,拓展实践领域,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收获成长。


  • 计通NEWS
  • 索思